3月10日,生态环境部举行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的情况。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发布会,并共同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 中国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表示,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督促各地规范禁养区划定和管理,坚决反对打着“环保”等旗号,超出法律法规规定限制养猪业发展。目前该项工作已经完成,全国共调减禁养区1.4万个。
坚决反对打着“环保”旗号限制养猪业发展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通知指出,对复工复产重点项目、生猪规模化养殖等项目,主动做好环评审批服务。 刘志全指出,生猪养殖、猪肉供应事关百姓餐桌,生态环境部采取多项措施,促进生猪恢复生产。会同农业农村部督促各地规范禁养区划定和管理,坚决反对打着“环保”等旗号,超出法律法规规定限制养猪业发展。目前该项工作已经完成,全国共调减禁养区1.4万个。
按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去年底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生猪规模养殖环评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超过96%的生猪养殖项目在线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无需办理环评审批。对年出栏量5000头及以上的生猪养殖项目,开展环评告知承诺制改革试点,环评审批部门在收到建设单位提交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签署的告知承诺书等要件后,可不经评估、审查直接做出审批决定。
刘志全表示,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审批效率,加快推进项目开工。据初步统计,全国实行告知承诺的已批和在批生猪养殖项目473个,涉及生猪产能约4100万头。 同时,对新建规模化生猪养殖项目实行环评清单式管理,主动提前介入,做好审批服务。刘志全说,目前来看,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效果明显,如江西、甘肃的一些生猪养殖项目,在提交承诺书和环境影响报告书后1至2个工作日内获得环评批复,大大缩减办理时间,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生态环境部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督促各地严格按照调整后的禁养区划定方案,依法规范管理。全力推进生猪养殖项目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审批。同时,加强监管,确保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到位。针对各地环评审批进展建立督促机制,助力生猪产能恢复和保供稳价。
广州下发通告重新划定禁养区 3月10日,记者从广州市白云区获悉,该区日前发出《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畜禽禁养区的通告》。根据《通告》,拟调整后的禁养区面积约为278平方公里。与2014年划定的禁养区相比,此次禁养区划定只保留禁养区和非禁养区,不再设置限养区,且禁养区面积大幅缩减。
据介绍,禁养区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止建设养殖场或禁止建设有污染物排放的养殖场的区域。设置禁养区就是为了减少排放,控制污染源。其中,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城镇建成区禁止建设养殖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除核心景区外的其他区域禁止建设有污染物排放的养殖场。 此次禁养区划定主要分布在流溪河、和龙水库、白云山风景区周边等地,包括8个区域:流溪河中下游、白坭河及西航道饮用水源保护区(白云区辖区内);流溪河人和段饮用水源保护区;流溪河竹料段饮用水源保护区;和龙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流溪河石角段饮用水源保护区(白云区辖区内);流溪河太平、钟落潭段饮用水源保护区(白云区辖区内);白云区辖区内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以及白云区下辖18个街道和4个镇的城镇建成区。
非禁养区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养殖场也应当符合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满足动物防疫条件,并经过环境影响评价,接受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水务、规划和自然资源、住房建设交通等管理部门及属地镇街的监管。 此次《通告》的制定主要是保护白云区生态环境,从源头上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推动农业面源减排和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优化畜禽养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白云区畜禽养殖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白云区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结合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综合白云区畜禽养殖实际情况和生态功能区划,重新划定调整白云区畜禽养殖禁养区,有效期为五年。
广州白云区不再设置限养区 与2014年划定的禁养区相比,此次禁养区划定只保留禁养区和非禁养区,不再设置限养区,且禁养区面积大幅缩减。 2014年划定的禁养区,包括畜类养殖一类禁养区面积约为408.07平方公里,禽类养殖一类禁养区面积约为343.16平方公里,尽管畜类及禽类一类禁养区范围有重叠,但禁养区面积还是超过400平方公里。
2020年拟调整后的禁养区不再区分畜类和禽类,调整后面积约为278平方公里,相比2014年大幅缩减。 该负责人介绍,面积缩减主要原因是,白云区水源保护区区划已于2016年进行调整,所以禁养区的划定也严格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批复》(粤府函〔2016〕358号)中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的区划范围对禁养区范围进行调整。